随着手机网络化的普及,人民群众越来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比如“抖音”、“火山”等小视频的迅速走红,对于舆情应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开展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以及省市院关于检察机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要求,笔者以基层检察院的角度审视现存的舆情工作。
基层检察院舆情工作的现状
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基层检察院一般以两微一端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部分基层院安排有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关注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能够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将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基层院媒体宣传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据了解部分基层院能够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体干警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司法改革后部分基层院能够配备各部室有1至2名网络评论员,为确保网络舆论工作的顺利进行,部分基层院将网评工作纳入个人年度工作考核当中,要求网评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了解大部分基层院能够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当前基层检察院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舆情工作的普遍认识不到位。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舆情工作不重视。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是各基层检察院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二是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建立检察机关系统网络监舆情工作机制,顺应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才能让网络变成检察机关的重要“耳目”;只有确立一套有效的搜集、研判、分析的程序,才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它的一个负面结果,即虚假信息的泛滥。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而一些含有违法线索的信息也会因其偏激或者极端情绪化的言辞而广为散播。有的基层院应对机制存在着滞后性和职能缺失,往往出现“事前不问、事后救火”的被动局面,从而丧失主动权,损害公信力。
三是相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形成越来越迅速,某一现实事件一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便会迅速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圈子中,瞬间在网上形成热点,某些事件甚至会被网友利用手机同步直播;从传播介质来看,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甚至会有播报人即时的旁白评论。网络舆论场形成的即时化、参与介质的全媒体化,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院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滞后于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形势,不能做到“监测即时化、应对即时化、调控即时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由检察机关牵头,网络安全、新闻宣传等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网络舆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网络舆情动态,探讨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基层检察机关现有的网络信访举报、执法纠风监督与行政效能投诉板块进行整合,对其中的投诉举报信息纳入网络监督信息统一办理。另外,对于影响力较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在利用官方微博或官方网站及时播报事件进展同时,通过重点新闻网站集纳网上相关报道,还原事件过程真相及处置结果,能够起到一锤定音、平息炒作的效果。
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沟通与联系,及时获取网上监控的有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党风廉政、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是网络舆情应对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日常工作中,我们在密切关注网上信息的同时,要求信息员及时上报收集到的突发事件及潜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舆情管理重心从后端的“应急响应”转移到前端的“现实隐患”和“网上第一落点”,并根据掌握的零星信息迅速做好布控工作,根据网上舆情走势和舆论关注点,及时调整回应方式和侧重点,遏制谣言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的主导权。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和当地主流网站设立“网络监督信息办理情况发布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立即启动信息发布机制,协助做好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等工作。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表明:避而不答、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只会火上浇油,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化,措辞强硬、自说自话、答非所问可能会激化网民对立情绪,陷入更大被动。因此,认真倾听网上声音、及时回应网民质疑、虚心接受社会监督才是明智之举。从近年来舆情应对成功案例分析,“态度决定效果”,涉事部门应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坦诚态度,诚恳接受社会的监督,争取公众的理解。同时要及时发声、善于发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质疑,并随时通告事件进展,抢占舆论主动权。
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在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线上线下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舆情事件一经爆发,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调查事件真相,并督促涉事主体部门尽快妥善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处置。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回应和信息发布工作,密切关注网上舆情走势,及时发现倾向性、敏感性言论,及时封堵删除煽动性、攻击性、行动性信息,针对网民质疑,加强网评引导,确保网上舆论平稳有序、不失控。(隆 悦)
编辑: 大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